
催眠治療簡介
什麼是催眠
簡單而言,催眠(Hypnosis)就是透過催眠的導入方法(induction),及暗示語句(suggestion),使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。進入狀態之後,催眠師就可以直接向被催眠者的潛意識進行溝通。
要深入了解催眠,可以從了解腦電波作切入點。腦電波大致上分為四種,分為α、β、δ、θ波:
β波(12~38Hz)(Beta)是意識層面的腦波,例如是專注於思考或是不自在,緊張時的頻率
α波(8~12Hz)(Alpha)是介乎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狀況,當專注力下降、放鬆、心不在焉或者是閉上眼睛後的腦波
θ波(4~8Hz)(Theta)是潛意識層面的腦波,例如記憶、情緒、信念、造夢等等情況下的腦波
δ波(0.5~4Hz)(Delta)是接近無意識的層面,一般是處於睡眠狀態下的腦波
而進入了催眠狀態,就會介乎α波與θ波之間,當處於更深(更放鬆)的催眠狀態就是於θ波的波段。
意識與潛意識
事實上,若果用科技檢查的方法,檢查大腦的結構,是不會找到「意識」或者「潛意識」的區域結構。然而日常生活上,行為情緒等等卻又受潛意識左右,與意識兩者相輔相成,互相影響。
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「冰山理論」可以大致說明這種情形,我們看見露出水面的冰山,可以視之為「意識」,這只是冰山的頂端浮出水面,這一小部份是代表我們的意識,而在水下面看不到的大部份則代表我們的潛意識。在水面之下,看不到,但是它卻確實存在,這也是造成沉船的原因,這個部分可以視之為「潛意識」。

意識
意識是很侷限的,是我們對事物的立即性認知。意識有能力進行分析、判斷。意識是我們心靈中,限制我們以及告訴我們什麼是可能的、什麼是不可能的部分。
潛意識
潛意識是我們所有經驗、經歷的資料庫,包括 : 學習的知識、生活的經驗、和世界互動的方式以及自主的功能。潛意識不像意識般有仔細的分析,它是非邏輯性的。
因此這部分的心靈是催眠治療的領域。針對潛意識當中蘊藏著的過往經驗及溝通模式來反應,有象徵性的詮釋,也有包含宏觀的世界觀。潛意識直接影響人的思想、行為、情緒,特別是當潛意識與意識沒有好好配合,就正是「身心不一致」的情況,可能會導致情緒失調、或者行為上的問題。
催眠治療 Hypnotherapy就是應用催眠的技術,引導當事人進入催眠狀態與潛意識進行溝通,轉化和治療心裡的困擾。
催眠的應用
可以應用催眠技術的範圍有很多,在古代的時候,曾經有應用於麻醉上的功能;也有把催眠用作舞台表演,當然另一個更常見的應用,就是催眠治療(Hypnotherapy)。
對催眠的誤解
被催眠就等於失去意識?
是最常見的誤解。被催眠的人不是處於無意識狀態,而是處於意識清醒,身體放鬆的狀態,閉上眼睛被催眠,與失去意識失去知覺尚有一段距離。
被催眠了就會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?
可能不少舞台催眠的表演深深植根大家的腦海,令人以為催眠就某種程度而言是意志力的投降。事實上,在被催眠的過程中任何時候,當事人都能夠自主做決定,可以用引擎,方向盤的角度去理解,日常就是自己操作引擎(油門)及方向盤去控制整個車前後左右的方向,被催眠時,就是把方向盤交給催眠師,但油門仍然在自己的控制之中,不想移動的話,單單轉動方向盤車子,而沒有引擎動力上的配合,是控制不了整部車子的。
被催眠了就會被迫揭露私隱?
如上文所述,被催眠了的人仍然保留自我的意識,有控制自我的能力,對身邊發生的事仍然有感知的,所以是不會出現不自願的情況下,把自己私隱揭露出來的可能性。不想透露的事,不想做的事,都不會因為被催眠了而有所不同。
被催眠了就無法被喚醒?
有些人擔心一旦被催眠之後,會不能走出被催眠狀態回復清醒,事實上個案既然能夠導入自己進入催眠狀態,就當然能夠在必要的時候,讓自己從催眠狀態中回復到清醒狀態。就像學生時代對老師的講課沒興趣,就進入了發白日夢的狀態,想著自己雲遊太虛,然而當老師突然叫名字時,可能第一次聽不到,但多叫兩次、三次時,就回到了現實一樣的情況。
什麼是催眠治療
催眠是一個技術,催眠治療就是增加自我瞭解的機會。它的操作原理,就是通過催眠進行治療,藉著與潛意識的了解及溝通,治療師就可以在潛意識的層面處理心理上困擾而造成的問題,例如常見的情緒困擾、睡眠障礙、飲食失調等等。
需要接受多少次催眠治療?
相信「催眠治療要睇幾耐」才足夠,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。催眠治療是眾多的心理治療的方法其中之一,相對而言,催眠治療較容易在短期內見到效果,部分個案在一次治療後已經會有初步的改善,而大部分的個案接受2-3節(即2-3次) 的治療已經能夠擺脫早前的困擾。
當然,較複雜的個案便需要長一點的治療次數才可以處理,或者需要轉用傳統的輔導手法。而且催眠治療成功的機率,除了是催眠治療師的功力外,更需要當事人(案主)自己的對轉變的決心雙管齊下,才是最有可能幫助自己回復身心安頓的狀態。
催眠治療的服務範圍
催眠治療服務,接受各種情緒困擾、睡眠障礙、飲食失調等等類型的個案
能夠接受催眠治療的條件
基本上心智成熟,能夠理解催眠的語言的人,都適合接受催眠治療。當然,催眠的過程涉及語言上的指示及暗示的理解,因此接受催眠治療者,需要有足夠的智力,集中的能力,年紀太輕的小朋友;同時中度或較嚴重智力有障礙的人士就不適合接受催眠治療
注意: 嚴重的精神病患者,在病情未受控制,或在藥物的影響下,亦不建議接受催眠治療。詳細情況可能每個個案都不一樣,可以與催眠治療師再作查詢

催眠治療的服務收費
當你已經對催眠治療已經有初步的了解,並想進一步藉著催眠治療來解開心結,回復到身心安頓的狀態,歡迎與我們聯絡,而有關催眠治療的服務費用及流程如下:
絕大部分個案於接受2-3節的催眠治療(即2-3次) 後已經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,甚至已經回復完全正常的生活。
在流程上,當治療師與你進行第一次的會面之後,會根據當事人的意向及對狀況進行初步評估,就可以確認整個治療所需的節數,所以你可在首次會面之後再作決定。
設立首次會面的目的,就是要進行初步諮詢及評估,一方面讓治療師能夠對你的狀況有更具體的了解,同時亦可以按需要進行適合的評估。對日後製定治療計劃及介入手法,有實際的幫助。每個案的求助目的,或者治療目標都不樣,因此我們設立一節獨立的諮詢環節,好讓你亦可以對自己的治療計劃有所了解。
項目 / 次數 / 費用
首次諮詢 / 1節 (約50分鐘) / $800
催眠治療 / 1節 (約1.5小時) $1600
催眠治療流程及收費
1. 與治療師預約首次會面,接受初步諮詢及評估
2. 完成首節 (50分鐘) 的初步諮詢,治療師會按你的情況及目標,與你討論及確認治療計劃,訂出所需催眠治療節數
3. 繳交催眠治療的費用
不同用於心理治療服務專業的收費
在香港私人執業的精神科醫生診金及藥費可能需要二千元或以上,當中亦有需要長期跟進的個案,長遠而言用於治療的費用不菲。
當然,作選擇時亦需要考慮個人的狀況,有些問題的確需要不同專業的介入,有關不同助人專業的分別,可從這裡了解更多。
一般的個案,包括首節諮詢在內的催眠治療費用,大概需要$2400 – 5600,很多時候接受一次治療就已經令煩惱有所改善,接受2-3節的催眠治療,大多數個案已經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。
如果有方法可以盡快令自己放下困擾,以有限的成本去換取自己回到身心安頓的狀態,相信正在受困擾的你,應該會知道如何選擇的。
我們的治療師受過正規心理輔導的教育及訓練 (有關治療師的背景請按此),對了解不同個案的狀況,都是以實證為本實務工作 (Evident-based Practice) 的模式來提供服務,再輔以不同的介入手法來幫助個案走出困境,而眾多手法其中之一就是催眠治療。我們是以具理論基礎的方法進行個案工作,因此除了催眠治療,亦有提供其他的心理輔導服務給個案選擇,如果想多了治療方案的詳情,可與我們聯絡。